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烫手山芋(5)
即然是答应人家的事情,按照黄粱的性格那就必须把事情弄完,结果的好坏不在他的控制范围内,但一定要得出个结果来,这是黄粱对自己的要求。
自从答应帮助童羽调查困扰她的问题,黄粱就开始琢磨应该如何找出《堕落之夜》的作者。单单只靠‘六七八’这个一看就是笔名的名字想要找到一个大活人——也不排除已经去世——下落,完全是痴心妄想。
思来想去,黄粱悲哀的发现自己手中唯一的线索就是那本引用了《堕落之夜》内容的破:《爱情是引发犯罪的根源》。
对于这本的评价,黄粱只有一句话:如果上面没有印字的话,这是个勉强还能用的册子。
对于这本黄粱一个字都不想讨论,但是他不得不去调查出版这本破的出版社,然后去试着寻找这本的作者的下落。
根本这本旧上印刷着的出版社的联系方式,黄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打了过去,这还是个座机号,他完全没想到竟然还真的打通了。当一个疲惫的上了年纪的大妈的声音传入耳中时,黄粱顿时愣住了,脑子一片空白,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见没有动静,
对方有些不耐烦,嘟囔了一句‘神经病啊’,像是要直接挂断电话的样子,黄粱赶紧出声询问对方是不是某某出版社。
“没错,你是干嘛的?”
还真是?黄粱激动的直接从沙发上站了起来,他无声的用力挥舞了一下拳头,调整了一下急促的呼吸,说出了最为关心的问题。
“啥?你问我们出版社有没有出版过一本叫做《爱情是引发犯罪的根源》的?你确定是我们出版社的吗?”得到了黄粱肯定的答复后,声音懒散的大妈嘟嘟囔囔的反复念叨着名,从隐约间传出的敲击键盘的声响不难推断她应该是在查询系统资料。
耐心的等待了几分钟,黄粱得到了大妈的回复:“对,是有这本,是十年前出版的了,印刷了三千册,没有再版过。”
只有三千册?黄粱不知道自己遇见这本是算幸运呢,还是算不幸呢?他摇了摇头,继续提问。
“啥?这本的作者?你联系他干嘛啊?你是记者?你反射弧未免也太长了吧,这都十年了,你才想起来采访?啊...是读者啊,想和作者聊一聊...行吧,我试一下吧,先说清楚啊,即便找到联系方
式什么的,可能也早就更换了,毕竟都这么多年了。”
黄粱还能做何反应呢?只能不停的说着感谢的话,然后听着大妈的絮絮叨叨和键盘敲击的清脆杂音。
“那个啥啊,你记一下,只有一个手机号,13......”
没能打听到这名叫做魏启光的作者的更多信息,只拿到了一个手机号,这让黄粱心中的兴奋之情如潮水般褪去。注视着写在记事本上的手机号码,黄粱为难的皱紧眉头。出版社的联系方式十年没有改变多少还能理解,真的有一个人十年不换手机号吗?
满打满算,黄粱现在用的这个手机号也有七八年的时间了,这让我起了一丝希望,或许这名叫做魏启光的作者同样也是个不爱折腾手机号的人呢?这都说不定。实践出真知,黄粱拿起手机把电话号码输了进去。
电话接通的那一刻,黄粱兴奋的心脏都忘记了跳动,他略显粗鲁的劈头边问:“您是魏启光先生吗?”
“啥?”是个女人疑惑的回应,黄粱激动万分的心立刻就凉了大半。
“那个...请问您是谁?”主动拨打电话的人问接听电话的人是谁,这种荒诞的剧情
也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黄粱瞬间就因为尴尬涨红了脸。
“我是谁?你给我打电话你不知道我是谁?你神经病啊!”
好家伙,这么一会儿的功夫,我已经被两个女人骂是神经病了...黄粱无语的翻了个白眼。
“那个啥,抱歉,您的手机号是13...”黄粱把从出版社拿到的魏启光的手机号码念了一遍。
“对,就是我的手机号,你究竟是什么人?”女人充满戒备的声音在黄粱的耳旁响起,她随时都可能挂断通讯,让后把黄粱拉黑。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黄粱急中生智,谎言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其实我人刚刚回国,最近正在寻找高中同学,这个手机号是我一位叫做魏启光的老师的手机号,所以——”
“啊...你是想找一个名叫魏启光的人,是吗?”
“对对,您认识——”
“不认识,这个手机号我是去年办理的,你说的什么启光可能是之前用过这个号的人,就这样吧。”女人说完就挂断了通话。
黄粱呆愣愣的举着手机又站了一分多钟,这才虚弱无力的倒在沙发上,发出无奈的苦笑声。
想的太简单了。怎么可
能打几通电话就能把一个完全陌生的人的下落打探清楚,如果真能做到的话,有这运气还不如去买几张彩票。
在心中自嘲了一番,黄粱想了想,给张芷晴打去了电话,向她寻求帮助。由于之前发生了‘偷开空调事件’,这几天在面对黄粱的时候张芷晴都显得小心翼翼,尽量能让着就让着他。黄粱其实心里面的火早就消了,但为了能多享受几天张芷晴温柔的一面,他一直绷紧着脸,伪装出一副‘我还在生气气’的状态。
接通电话的张芷晴果然如黄粱所料,二话不说的答应了帮忙寻找魏启光下落的要求。黄粱放心的丢下手机,躺在沙发上吹着立式空调发出的清凉的冷风,享受着酷暑中的惬意时光。
当然,在正常人看来,把空调温度固定在二十七摄氏度的黄粱完全是脑子被门夹了,纯属脱裤子放屁。
虽然是签了合同的正式委托,但黄粱丝毫都提不起干劲儿来。和之前忙碌的委托相比,这件委托实在是有些太小清新了。调查两篇相差了至少十年的小说为何在内容情节上高度相似?啧啧啧...即便真的调查出个结果来,有任何实际意义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