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章 波澜又起(2)

加入书签

“那谁能知道,我跟他们又不认识。”中年妇女毫不在意的说,她那双死鱼眼一直盯着手机屏幕。黄粱这才发现在她的手机屏幕上正在播放着一段视频,视频中的场景似乎就是他已经逗留了好几天的那间用来摆放快递的小屋子。

在昏暗模糊的视频画面中出现了两个黑色人影,几乎和屋中的黑暗融为一体,要不是他们正手忙脚乱的翻找着架子上的快递盒,根本就看不出那间屋子里竟然还有人在!

黄粱皱眉盯着手机屏幕问:“难不成这就是昨天晚上那间屋子的监控录像?”

“对,就是那间屋子的。”中年妇女懒洋洋的说,她把手机放在黄粱面前的柜台桌上,“你看一看,这两个人你认不认识?”

“我说你有病啊,我怎么可能识?”黄粱没好气的说,俯身仔细盯着视频中的那两个模糊的人影。虽然完全看不出身体的细节,五官更是无从谈起,但不知为何,这两个一高一矮一受一胖的身影让黄粱莫名的很熟悉,他眨了眨眼,猛然想起这两人的身形似乎很像前天晚上他去取快递时、袭击他的那个二人组!

中年妇女打量着黄粱

脸上的表情变化,不过黄粱掩饰的很好,没让她看穿心思。黄粱直起身,冲着中年妇女摇摇头:“没见过这俩人,他们什么情况?”

“我都说了我不知道,可能就是从哪儿冒出来的白痴呗,打算偷点值钱的快递,开玩笑,放在那间屋子里的快递都是没有人来取的,能有多值钱?”

“你没去报警?”

“为什么要报警?丢的又不是我的东西。”中年妇女用理所应当的语气说,噎的黄粱一愣,“反正那些东西隔一段时间都会被拿出去丢掉。不然再买多少个置物架都不够用的。所以要不是他们把我的锁头给砸坏了,我也并不怎么生气。

“当然,我也不可能在那间房的门口写上‘东西随便拿,请自便’之类的话。报警什么的还是算了吧,太麻烦了,而且警察有那么多工作要忙,怎么可能麻烦他们来找几个无人认领的破快递呢?不过这俩人好像是没拿什么东西走。”

“啊,什么都没拿走吗?”黄粱挑眉问道。

“对,反正这俩人从这间屋子出去的时候,手里是没拿东西的。也不知道他们昨天晚上忙活了两个多小时,究竟是为

了什么?你真的不认识这两个人吗?”中年妇女突施冷箭的问。

“......你为什么觉得我会认识?”

“因为这俩人干的事情跟你干的事情,本质上没什么区别啊。你们仨好像格外对那间房中的快递感兴趣。”

黄粱没好气的说:“他们是他们,我是我!我的东西的确是在那间房里,除非你们把我的快递给丢了。”

“那肯定不会的,快递我们是不会丢的,除非是被人偷了,不过这种可能性应该不存在。视频你也看到了。怎么样?你是打算放弃呢,还是说继续回去找呢?”面对中年妇女虐待挑衅的目光,黄粱做了个深呼吸,说了句“继续找”,然后就转身走出了快递驿站,回到隔壁的那间房。

走进那间乱糟糟的屋子后,黄粱心中的动力如潮水般退去。架子上的确被清空了,可问题是这满地的快递他又该如何去分辨哪些是检查过、哪些是没检查过的呢?只能从头再来,浪费了过去两天数个小时的努力。

深深的叹了口气,黄粱用手清理出一块空地,随便拿了几张纸壳子垫在地上,就盘腿席地而坐,他从地上捡

起快递,一边检查一边堆回到架子上,只能干着这种毫无意义的工作,在心中默默期许幸运女神会对自己微笑,或许下一个被他拿起来的快递上面就会写着林玲玲的网名:胜利第三人。

遗憾的是,黄粱始终没能等到幸运女神对他露出微笑。一连整理了三个小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黄粱累到头晕眼花,一个劲儿的想吐,受伤的肩膀更是疼的难以忍受。他只能放下工作,挣扎着从地上坐起来,缓了好一会,两条酸麻的大腿才恢复了行动能力。

掀开门帘走出这间屋子,那几名年轻学生都对黄粱投来怜悯的目光,这种目光中还夹杂着让黄粱难以承受的鄙夷和讥讽,他当然清楚,在他人的视角中自己的行为过于愚蠢。

不过自己又能怎么办呢?拿人钱财、与人消灾,合同都签了,该干嘛就干嘛,即便会被不明所以的无关人群当做傻子对待,即便会被好几股莫名其妙的人袭击围殴,但这不就是黄粱自己所追寻的生活吗?

安慰了自己几句,黄粱走出这间弥漫着各种味道的房,回到温暖的阳光下。他随便挑了间快餐店,进去后解决

了肚子的问题。由于是下午时分,店内没有多少人,十分安静、舒适。

慢悠悠的吃完了饭,黄粱并没有第一时间离开,而是拿出手机刷着新闻打发时间,他不想尽快回到那间拥挤的屋子里去应对那些无穷无尽的快递盒子。

手指在屏幕上随意的滑动着,今天的新闻仍旧没什么意思,看了几场体育比赛的比分和经过后,黄粱就把目光防到了社会新闻的版面。他意外看到了熟悉的名字,那名知名建筑设计师的新闻呈现在手机屏幕上。

是这人知名度很高吗?黄粱想,怎么一连三天都看到了这人的新闻?想了想黄,粱觉得这篇报道之所以会被自己看到,可能是因为昨天他点开了相关报道,因此软件的大算法就把后续报道推送出来。

这难道不是一种信息茧房吗?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把一个人的眼界锁定在他感兴趣的范围内,不让他去看到这个世界更丰富多彩的一面。想了想,黄粱结束了这种毫无意义的思考,其实每个人都是活在或大或小的信息茧房里,毕竟每个人每天能接收到的信息的总量有限,要不怎么说难得糊涂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