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0章 波澜又起(7)

加入书签

“没什么进展,我还在和快递站里的那些无人认领的快递盒子做斗争。”

“哦,好吧。”林玲玲的声音有些失望。

“不过我这边倒是被一伙人给找上了。”

“被什么人?”林玲玲的声音顿时紧张起来。

“你认不认识一个长相酷似骷髅的男人?他领着一帮穿着黑色西服的打手。态度吧,谈不上礼貌,有些霸道。”黄粱分明听到电话另一端传来了那个女人倒吸一口凉气的声音,过了半晌,林玲玲才出声回答:“原来、原来您遇上他了,那他有没有为难你啊?”

“还好吧,虽然不能说是相谈甚欢,不过也算是有说有笑吧。我其实对这种突如其来的绑架还挺习惯的。”

“绑架?那群人绑架您了吗?”

“我个人认为是绑架,不过他们说这是一场没有事先通知的邀请。总之这事很麻烦啊,要不你出面解决一下?”

“不行不行不行,短期内我还回不去。而且、而且那伙人是打算把我抓回去,我不能、不能和他们有任何接触。抱歉,黄先生,把你拖入到麻烦中。”

“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受点惊吓和委屈。那个骷髅男

说了很多莫名其妙的话,我也不知道是该信他呢,还是该信你呢——”

“当然是信我!无论他们说什么,您都不要相信,他们就是为了蒙骗你,想要通过你找到我的下落,您只要如实相告就不会有事的,他们不敢做太出格的事情。”

“我希望他们真的有你说的那样遵纪守法。就算你不想见他们,你总得来见我吧。我现在有点忧郁是不是应该继续掺和这些破事。要不就到此为止吧,你再去找别的人来帮忙。我可以向你推荐几个口碑还不错的同行,虽然他们对我通常没什么好话就是了。”黄粱决定以退为进,试探一下对方的口风。

“还是别这样了,来回折腾的也怪麻烦。对了,那群人在在对您无礼的时候说了具体什么话呢?”

“也没说什么,他们一个个跟谜语人似的,和你差不多。”

“抱歉,黄先生,我真的不是——不是有意骗您的。”

“反正啊,事情现在就已经僵在这里了。他们说要付给我一大笔钱,只要能帮他们找到你。”

“您、您答应下来了吗?”

“我这人吧,虽然谈不上视金钱如粪土,但至少也

不是一点点钱就能收买的。我还是比较注重契约精神的,所以我只是随便糊弄了他们几句。不过这伙人看样子来势汹汹,我不敢保证在他们做出更出格的升级举动后,我是否还能够坚守住底线,不过我最多也就是退出这件事,反正我也的确不知道你身在何处。就是提前跟你说一下,到时候你就自求多福吧。”

“好吧...那就、那就先这么办。黄先生,真是打扰您了。就只有那一伙人来找您的麻烦吗?”

黄粱连连眨眼,无数个念头在脑海中划过,他最终决定暂时不把那对二人组的事情告诉委托人。“啊,对,就只有那一伙人。弄的还挺夸张的,我说你父亲没必要这么干吧,你就不能说两句好话向他服个软。毕竟你们可是亲父女啊,你在她面前哭一哭,这件事情不就解决了吗?”

“唉,要是真能这么简单就好了,您不知道,我并不是我父亲唯一的孩子,他和其他女人生的孩子有好几个呢。他更喜欢男孩,即便我是他正妻的孩子,可在他心中根本就分量不重。我也想把事情解决,缓和一下关系,可、可根本做不到啊

。”

“行吧,”黄粱无可奈何的叹气,“那你就自己一个人在国外注意身体、注意休息吧,这边的事情我自己看着办,要真是让我感觉到威胁过大的话,我就只能终止咱们之间的委托了啊。”

“您放心,黄先生,我很理解,如果真的,我父亲对您做了什么过分的举动,您、您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不用考虑我的感受。”

黄粱在心中冷笑了一声,心说这场没话说的还真是顺畅。在挂断电话之前,黄粱打算稍微试探对方一下,就对电话另一端的林玲玲问:“对了,之前还没问过你那个寄丢了的存钱罐大概多大、多沉啊。”

“啊,就是大概比足球要小一点,重倒是不怎么重,两三斤也就。是那种金色的猪猪储蓄罐,特别好看。那个快递盒子应该不小,因为为了防止那个存钱罐碎掉,我让快递的人往里面塞了很多填充物,大概有,嗯,半米乘半米的一个纸箱子吧,大概就是这样。”

“半米乘半米吗?”黄粱扫视着这间房中的无人认领的快递,快递盒子有大有小,但基本上都是比拳头大不了太多的小快递,符合委托人

口中描述的那个半米乘半米的纸盒子的快递,还真是不多。

黄粱恨不得给自己一巴掌,这么重要的信息怎么到现在才问?过去的这几天时间不知道浪费了多少个小时。刚对林玲玲说了声“我知道了,那咱们以后再联系”,对方就迫不及待的挂断了电话。

叹了口气,黄粱只能暂时延缓下班的时间,继续在这间逼仄的房子里寻找符合委托人描述的快递盒。这一找又是半个多小时,因为有了明确的目标,因此找起来效率很高,黄粱不再做白工、不再把地上散乱的快递盒子再堆回到架子上,反正也没人给他发工资,这些事情就让那些倒了霉的快递员工去干吧。

黄粱专心致志的翻找着这些快递堆里边个头比较大的快递,看看上面有没有自己委托人的网名。在寻找的过程中,他能听到屋外那间房中传出的各种搬运东西和员工之间闲谈的声响,倒是一直不觉得无聊。

不知什么时候,屋外似乎走进来一个人,这个人的嗓音和其他勤工俭学的大学生们完全不一样,无论是语气还是用词,都像是已经三十多岁、人到中年的样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